全球首本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時尚雜誌《COPY》問世!(雜誌如其名,一本以假亂真、足以迷惑人類的雜誌)

by Jelena耶萊娜
發布於: 上次更新:

2023年暑假,一本號稱「世界上第一本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時尚雜誌」COPY MAGAZINE》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範圍內。出版後,該本雜誌還一度賣到缺貨。

這本在業界掀起波瀾的AI雜誌,被譽為「體現了人類的創造力和科技的大躍進」,也詮釋了「將想像力與技術結合所產生的無限潛力。」

雜誌中的內容 (包括圖片和文字),都是由一位資深創意總監與時尚圈人士 Carl-Axel Wahlström 透過與 Midjourney 和 ChatGPT 合作創作而成 (由人類進行後續的編輯和修飾),其中甚至還包含了一個「虛構的」巴黎時裝秀

雖然還沒能夠實際看到這本雜誌,但光是看到《COPY》雜誌在社群媒體上所發布的相片,以及Vogue所展示的部分相片,就足以讓Jelena感到前所未有的震驚,

因為這比起我們通常在Midjourney Discord上所看到由大家創作且分享出的圖片還要更加精緻一些。
顯然這位雜誌真人推手深諳AI圖像的生成指令與技術,同時也對時尚圈非常瞭解,才能透過AI製作出如此逼真的時尚雜誌。

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時尚雜誌《COPY》:與真人和真實產品呈現驚人的相似度


話不多說,直接先來品嚐一下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一些逼真圖像

090202

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圖像。Source: Courtesy of Copy MagazineVogue

090204

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圖像。Source: Courtesy of Copy MagazineVogue

090205

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圖像。Source: Courtesy of Copy MagazineVogue

090203 1

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圖像。Source: Courtesy of Copy MagazineVogue


Wahlström 採用AI技術為《COPY》雜誌生成的時裝模特兒和品牌圖像,與真人和真實產品擁有驚人的相似度
換句話說,幾乎已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一如這本雜誌的命名「複製」(Copy)。

當讀者翻閱《COPY》雜誌的頁面時,極有可能會感到一種 “迷失” 、”混淆”的感覺。
Carl-Axel Wahlström提到,這也是他在《COPY》中刻意要營造出的感受之一。

已親自翻閱過這本《COPY》雜誌的 Vogue 編輯還認為,實在很難相信《COPY》中的圖像不是真實的人和地點 (虛構的時裝秀活動),而且也覺得AI事實上是人類極佳的創意合作夥伴,

舉例來說,因為AI經常會”誤解”人們給出的指令背後的真正意圖,但在誤打誤撞下,反而會碰撞出一些創意火花,而這些火花有時有利於為真人創作者帶來更多靈感。

Carl-Axel Wahlström 知道這種非傳統、非常規、甚至未必能讓人接受的 AI 雜誌可能很難吸引到投資者,
因為傳統的贊助商和廣告商恐怕不會輕易點頭支援這種項目,因此最終Wahlström 決定自掏腰包做出這本《COPY》雜誌。

雖然 Wahlström 也有意識到AI的缺點和局限性,但他還是被這種AI作品所帶來的可能性吸引。
若有興趣,也可以追蹤《COPY》雜誌的 Instagram (不確定是否官帳),
或直接關注《COPY》雜誌的網站

magazinecopy 的 Instagram

magazinecopy 的 Instagram


人工智慧 (AI) 生成的內容開始氾濫,甚至令人不安

萬物萬事都可能存在一體兩面,一如硬幣的正反兩面,由人工智慧 (AI) 生成內容這件事,
當然也開始面臨著濫用情形。

美國的線上奇幻和科幻小說雜誌《Clarkesworld》先前就傳出收到了許多 “粗製濫造” 的投稿
收稿方發現有愈來愈多 “標題類似” “內容結構也類似” 的投稿大量出現。
一查後發現,這些內容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 “AI” 完成的。

例如光是在2023年2月份,Clarkesworld 就收到了 700 份由人類撰寫的內容故事以及 500 份由AI(機器)生成的故事
如果以7:5 這個比例來看,實在無法不令人感到驚聳????。

由於投稿獲用後便能賺取不錯的稿費收入,加上社群媒體對於現代人從事 “斜槓工作” 的推波助瀾,
當然更重要的是AI工具的日益普及,便造就了這種使用 “AI生成的故事” 來進行投稿的現象和趨勢。

有網友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等同於實現了「網際網路死亡論」(Dead Internet Theory)
這種理論認為,網際網路已經由大量的機器人活動和自動生成的內容組成使得人類活動一步步被邊緣化
不過Dead Internet Theory理論也常被認為是一種陰謀論。

還有Reddit上的用戶表示,「作為一個喜歡寫作和閱讀的人,這真的讓我感到很害怕,因為我不想看到未來的內容失去了我曾讀過的書籍和故事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性。」;
「我們實際上根本是在將創造力外包給機器 (AI)。」

Jelena個人的感受是,科技原就是一種不可逆的發展走向 (除非人類大滅絕,文明重設),
一如一把刀落在了犯罪者和廚師兩個不同動機的人身上時,使用方式與結果當然也完全不同。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 “善用” 這種工具,同時也保持警惕,
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秉持著善意運用這項工具的初心,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和世界帶來正面的影響。



探索更多來自 遠距生活部落格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You may also like

1 留言

Steve 2023 年 9 月 3 日 - 下午 3:01

好棒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